查看原文
其他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的思想意味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冷门文史哲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的思想意味

 

蔡祥元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自近代中西文明碰撞以来,如何汇通中西哲学是中国学人的头等大事。一则是清代的训诂考据中断了宋明哲学那活泼泼地思想对话传统,本身不能再产生出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一则是西方文明的全方位“入侵”,从自然认知到社会制度等各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的“世界观”。传统观念的思想构架在现代人看来缺少明见性,跟主流的“世界观”难以圆融。现代人做中国哲学,如果不满足于寻章摘句而希望在思想本身方面有所突破的话,那么融合、吸收西方哲学,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熊十力、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们都深谙西方哲学。他们对儒家义理的重新阐释,或多或少都参考、借鉴乃至融合了西方哲学的某些视角。在这方面最成功者莫过于牟宗三,而他的思想创新离不开康德哲学的启发。


现象学是中国哲学界近二三十年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相比较康德哲学,以及相比于被新儒家们所倚靠的其他西方哲学(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乃至柏格森等等),现象学是一个更为丰富、博大而又精深的流派。它不局限于一两个哲学家,而是由一大批彼此充满张力又各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现象学朝向事情本身的思想方法,一种立足前概念、前反思的实际生活经验来阐发精微洞见的思想旨趣,也与中国哲学“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思想传统暗通款曲。也因此,相比其他西方哲学流派,现象学与中国哲学之间更具相互引发的思想亲缘力。


在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方面,张祥龙教授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的第一本论著《海德格尔与中国天道》一经出版,就在学界刮起了一道清风。无论喜欢者还是批评者,无不为他独特的阐释风格所吸引、所瞩目。他并不是带来一个观点、一个立场,而是打开一个新视野。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语词像道、时、气、几等以及相关的文本,一经他解释,顿时充满“魔力”,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不少年轻学者受其“感染”,开始尝试借用海德格尔的思想资源来对话、理解中国哲学。随着《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的出版,张祥龙教授开始转向儒学研究。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这套丛书就是他最近一二十年相关授课与研究的汇编。表面上看,它是一个儒家哲学史,从孔子开始,经秦汉到宋明,涵盖了儒学两千年的发展传统。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哲学史,它并不满足于泛泛地介绍哲学家的思想,而同样是以一种现象学的方式进行的思想阐释,希望以此激活沉淀在儒学经典中的思想生命。其要不在介绍儒学的发展历史,而在打开理解儒学的新视角。


翻阅一下丛书的目录,就能些许感受它的与众不同:“春秋格局”、“闻《韶》大悟”、“乐与兴”、“亲子之爱”……它们构筑的思想视角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儒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不仅如此,除了正统的儒家哲学以外,有不少章节讲授佛教、道家的哲理,还有不少章节讲授《吠陀》、《奥义书》、《瑜伽经》等印度哲学以及西方哲学的(比如柏拉图、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的音乐观、维特根斯坦的音乐观和语言观、列维纳斯的父子观、詹姆士的意识流)。在其正文的展开中,还出现胡塞尔的意识观、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梅洛·庞蒂的身体观等等,还触及最新的认知科学、人类学以及人工智能的一些重大发现,等等。作者在阐发儒家哲理的时候,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不拘于传统儒学的框架。虽然如此,整个讲演却“杂”而不乱,因为里面有一个主旋律贯穿始终,那就是对亲子之爱及其背后的意义生成机制的阐发与开显。在他眼里,这是儒家之为儒家的“心印”。


牟宗三借助康德哲学重构宋明理学之后,后人很难接续的路子再往前走。康德的相关著作不能说被牟宗三完全穷尽,其基本要义也都为牟宗三所掌握、所熟悉,在这个意义上,后学想继续推进他的研究,空间很小。现象学不同,除了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外,还有舍勒、伽达默尔、萨特、列维纳斯、梅洛·庞蒂、德里达等一大批极具思想原创力的哲学家,涉及意识、存在、他者、身体、语言、情感、文本阐释等众多领域。没有一个当代学人能够穷尽所有现象学家的思想要义。现象学不仅视域更为宽广,其思想方法也更为“柔和”,它可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进文本之中,达到对义理的重构与再-现。这就为后人、后学进一步展开、对话中国古代哲学留下了更多的可能性。


伽达默尔说文本是开放的。但文本自身并不就是开放的。文本的开放性离不开新的思想视角。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现象学就是一块可以让我们重新打磨儒家乃至一般中国古代经典的“锐石”。这几年随着倪梁康、孙周兴等教授参与并组织翻译了大量现象学的原典,又有一大批精通德语、法语的中青年学者相继投入到相关的翻译与研究中来。这就为中国学界更为全面地了解、学习现象学提供了基础。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之下,可以预期,随着张祥龙教授这套讲演录的出版,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并推进现象学与儒学的对话与融通。


当然,新思想的诞生总是不期而遇的,儒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的更新换代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还有待于来者……






好书推荐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四卷本)

作者:张祥龙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年


张祥龙,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已退休),曾在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任教。研究方向:现象学、儒家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


《儒家哲学讲演录》(四卷本)是张祥龙先生关于儒家哲学史四次讲座稿的汇总,即: 1.《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 2.《从〈春秋〉到荀子》 3.《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 4.《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 在这一系列讲座中,张祥龙先生以现象学的方式对从先秦到晚明的儒家哲学发展历程做了系统的重新阐释,既是现象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对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创造性再阐释,开启了中国古典哲学进入现代哲学话语的新可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史意义。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延伸阅读

一部21世纪的儒家哲学史:《儒家哲学史讲演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